靈修文章 Articles on spirituality

單純的注視 (5)

MAR 02,2021

我們都有交朋友的經驗:真誠、開放、分享、時間和臨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我們和朋友共處付出的優質時間,其實並不是一定要有甚麼直接、明顯的結果,但是,這真的會逐漸建立起友誼。聖女大德蘭說靜禱無非是朋友之間親密的分享:意即找時間常常和天主獨處,而我們知道祂是愛我們的。 (聖女大德蘭自傳八4-5)。她強調祈禱不是想得多,而是愛的多!(《聖女大德蘭靈心城堡4.1.7》)。這種在安靜中以心注視的單純、不具形式的靜禱,本身就有挑戰。當靜禱結束時,我們能說給自己聽的東西少之又少,可能也會懷疑,我們是不是在浪費時間?

大德蘭親身忍受多年分心的掙扎,力勸我們以很大的決心追求靜禱的路,不要在意分心或乾枯。乾枯指的是某種處境:在靜禱中,我們的「感受」彷彿枯竭了;我們不感興趣、無聊、靜不下來,寧可去做別的事;或努力去搬弄一些熱心,這也是多餘,甚至可能會惹得厭惡整個靜禱的修行。所以,不要以靜禱帶來的愉悅和滿足來衡量其價值,這是很重要的。猶如聖十字若望所說的:「凡我們能知道、感受或經驗到天主的一切,都不是天主本身,當我們無法感受和理解甚麼時,我們更靠近天主的奧秘。」(參考《靈歌一3-4》)。隨著時間的流逝,如果我們一直忠心於靜禱,靜禱會轉化我們的生命。

乾枯的時期來來去去。分心也常伴隨著我們。大德蘭時常哀嘆,思想的遊蕩防不勝防。她把這事比喻為家裡有個瘋子,怎麼也控制不了。她看清楚了,如果我們的靜禱不用腦袋做些操練活動,必會受到分心走意的擺佈。此時該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這樣做以幫助靜禱:採取良好的姿態,有利於保持靈敏;留意呼吸的律動,則有寧靜的效果。視覺上的專注也會有幫助,如翻開聖經、聖書閱讀,或注視一幅聖像、蠟燭、花朵,遇有分心時,再回到注視的對象上。有的人則採取短頌,或覆誦聖經的字句,幫助自己收心歛神。重要的是,不要使勁直接和分心交戰,你一察覺分心了,就把注意力回轉到天主身上。我們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這樣做—「如果你不能多做甚麼,那就暫停一下」,大德蘭鼓勵我們,—直到這個修行在我們的意識中臻至完美,分心走意的知覺會變成一種提示,促使我們輕柔地喚回好友—基督—的臨在。其目標不在於腦袋僵硬地專注於天主,而是持續不斷地返回內心。

至於靜禱剛開始時感受到的強烈情緒,或是某些壓迫著我們的事情;或過去沒有解決的痛苦,開始浮現出來。這樣並不算分心;更好說,是處於當下的祈禱。只要單純地把眼睛轉向天主,讓祂觀看整個事實,漸漸地,我們會進入內在深處,而不會受制於外面的騷動。

如此,靜禱逐漸成形,有能力平安地靜息,處於對天主臨在的愛之意識中,不想望其他甚麼。話語和觀念,讓步給靜默的共融。愛的火焰穩定地燃燒著,如果火焰快熄滅,那時,我們最需要做的是輕輕地吹氣。「有時從內心發出讚美和感謝就已足夠了,這份對天主的新認知,是白白受贈的,甚至不受飄盪不定的思想擾亂,而最好的,就是隨它們自行遊蕩。若是用意志力使力去掌控,反而只會失去不可名言的平安,而在此平安中,一個人仍能靜息,處在比思想更深的層次裡」(《走進倫敦諾丁丘的隱修院,頁70》)。。

耶穌基督永遠都在我們親近天主的通路中,大德蘭主張,所有祈禱的起點是基督的至聖人性。是的,如此的專注,也可能成為「單純地注視天主」(城堡6.7.11),或者,如十字若望說的,「對天主充滿愛的留神,不渴望感受或理解任何有關於天主的個別事情」《光與愛的話語88》。單純的注視帶領我們親近天主。

文/生命之母團體 李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