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關懷 Social Care

比利時愛德兄弟會醫院不再是「天主教機構」

MAY 11,2020

梵蒂岡新聞網比利時從2002年起,「健康狀況沒有希望」的患者可依法訴諸於死亡,並視之為一種「治療」。在該國服務的愛德兄弟會醫院於2017年3月附和了這種疾病觀點。這些醫院雖然屬於愛德兄弟會,卻已交由協會代為管理,協會成員大多是平信徒。在為時3年的磋商討論中,協會毫不退讓。因此,聖座教義部「沉痛地宣布,愛德兄弟會比利時省會協會的精神科醫院,從此以後不能再自稱為天主教機構」。

聖座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Ladaria)樞機和秘書長莫蘭迪(Morandi)總主教於4月30日致函愛德兄弟會總會長斯托克曼(René Stockman)。這兩位聖座神長指出,這「痛苦」背後經歷了一段艱辛又複雜的爭論,其內容反對按照基督信仰觀點來遵守生命不可侵犯的原則。這封信函從三年多前的事件開始談起:當時愛德兄弟會比利時省會的網站上公布了一份文件,「承認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在一間天主教醫院實施安樂死」。

信函指出,如此行為既不符合天主和聖經的教導,也不依循基督信仰觀點。接著,信函列舉了比利時機構與聖座「秉持真誠的教會精神」在各層級展開的多次會談。聖座要求比利時醫療網的各位負責人員,「以書面形式明確表示自己遵循人類生命神聖性及安樂死不可接受的原則,所以堅決拒絕在自己負責的醫院裡實施安樂死」。然而,即使亨德里克斯(Jan Hendriks)總主教以聖座視察員的身份居中協調,聖座的要求仍是枉然。

聖座的信函引用了過去十幾年的相關訓導,從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在《生命的福音》通諭中譴責安樂死「嚴重違反天主的法律」,到教宗方濟各今年元月接見聖座教義部全體大會成員的講話。貝爾格里奧教宗在今年初的講話中指出,有些人以效率為標準衡量生命,凡是不合格的生命都會「遭到丟棄」。這種人假借同情的名義,支持訴諸於安樂死,事實上,沃依蒂瓦教宗早已稱之為「假慈悲」。真正的憐憫心會「與他人同悲共苦,絕不消滅那些痛苦難耐的人」。

與此同時,比利時愛德兄弟會負責的非醫療機構、50所學校和15間特殊教育中心,多次反對協會的立場,自然不受聖座教義部這項裁決的影響。這項裁決已於5月7日由聖座大使卡舒嘉總(Kasujja)主教通知該國主教。在一份公告中,比利時主教團呼籲「有關各方繼續對話」,並感謝醫院「在新冠疫情的艱難時期」努力奮鬥。

然而,愛德兄弟會總會長對持續對話的可能性並不樂觀。他說:「我們竭盡所能談了三年。」斯托克曼總會長稱聖座的這項裁決是個「痛苦」的決定。早在1815年,該修會的第一批弟兄就在比利時照顧精神病患。然而,這位總會長重申,安樂死與愛德的神恩無法相調和。「本修會必須與自家在比利時的精神科醫院分割開來。」分割的工作涉及若干棘手的層面:這些涉事醫院使用的是愛德兄弟會的教產,所以必須與管理醫院的協會達成協議。總會長希望與這些醫院斷絕所有聯繫,「不能再彼此牽連,愛德兄弟會成員必須清楚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