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關懷 Social Care

17歲荷蘭少女安樂死,教宗稱之為挫敗

JUN 06,2019

(梵蒂岡新聞網)「安樂死和協助自殺是所有人的失敗。我們蒙召永不離棄受苦的人,永不放棄,而以照顧和關愛的方式再次賦予他們希望。」教宗方濟各6月5日在他的推特帳戶上如此寫道。教宗念及17歲的荷蘭少女波托芬(Noa Pothoven)並為她祈禱。選擇死亡的波托芬,6月2日在專科醫生的協助下施行了輔助自殺。

教宗方濟各沿著他前任的路線,多次大力呼籲要尊重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他在《愛的喜樂》勸諭中指出:「在世界各地,安樂死和輔助自殺為家庭帶來嚴重的威脅。這些做法在許多國家獲得法律的認可。教會堅決反對這些行為,同時認為必須援助那些需要照顧長者和病人的家庭。」(第48號)。貝爾格里奧教宗強調,死亡文化和丟棄文化絕非文明的標記,而是拋棄的記號,有時會以「假慈悲」來掩飾。相反地,我們必須不辭辛勞地親近並陪伴受苦者。

教宗2018年接見聖座教義部全體大會與會者時表明:「痛苦、生命和死亡的意義,都是現代人的思維難以懷著希望來面對的。然而,若缺乏了可靠的希望來協助人面對痛苦和死亡,人將無法活得舒暢並對自己的前途滿懷信心。這正是教會蒙召為人提供的服務。」這是因為愛以具體的方式親近人群,在復活主耶穌身上找到生命圓滿的意義,敞開新的願景和視野。

針對荷蘭少女波托芬在醫生協助下結束生命的悲劇,本新聞網採訪了宗座生命科學院主席帕利亞總主教。他指出,波托芬生前經歷了悲慘事件,包括性侵犯、厭食症和憂鬱症。「這一切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波托芬在許多艱難處境中也再三表達了對愛的渴求,一個社會怎麼可能不懂得如何予以回應?這對我們社會,尤其對歐洲社會而言是一大挫敗。我們想想,歐洲,特別是北歐國家是個發達又富裕的社會,但如今往往是孤獨當道。我們或許變得更富有,但人人肯定都變得更孤獨而脆弱。」

帕利亞總主教表示,波托芬的事件呈現出「我們社會莫大的精神匱乏」。「自我封閉導致根本的孤獨,然後在臨床診斷上表現出憂鬱的症狀。除了各方面的醫學治療、所有法律規範和價格適中的選擇以外,這情況也需要在人性方面有所增進。物質和幸福至上的理想阻礙我們察覺自己生命中的限度,在這樣的世界裡人性是必不可少的。生命理當受到接納、捍衛、守護和陪伴。誰若懂得去愛,就會協助他人活下去。誰若懷有強烈的愛,他非但絕不會幫助他人縮短生命,反而會以充滿人性的方式陪伴他人度過難關。」

波托芬與世長辭後,世人才注意到她的生命軌跡。這如花似玉的17歲少女,6月2日在家中凋零逝去,死因是她主動要求的「輔助自殺」。在荷蘭,只要醫生許可,12歲便可合法施行安樂死。獨立消息來源顯示,光是在2017年就有超過6580人以這種方式結束生命。

這名少女長年來飽受精神折磨。波托芬從11歲起,遭到三次性侵犯:兩次是在青少年的派對活動上,一次是馬路上。她在自傳中親筆描述了這些恐怖經歷,她的文字不僅體現出恐懼,更透露出渴望得到喘息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