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教會
Worldwide Church News
聖座將臨期第三場默想:天主的偉大在於柔弱,向相遇開放
教宗府講道神師帕索里尼神父帶領聖座人員進行了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將臨期默想,主題為「柔弱之門」。神父指出,柔弱並非一種限度,而是敞開相遇空間的謙卑。公審判的比喻告訴我們,我們最終受到的審判不僅基於所行的善,更在於是否能成為卑微的人。
(梵蒂岡新聞網)迎接天主聖子的聖誕,祂在起初就是聖言,祂變得渺小脆弱,形同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嬰孩:柔弱的力量和偉大全在於此。12月20日上午,教宗府講道神師、方濟各會士帕索里尼(Roberto Pasolini)神父在保祿六世大廳向羅馬聖座提供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將臨期默想,強調了上述重點。三場默想的總主題為「希望的門:經由基督誕生的預言走向聖年的開啟。」
天主真正偉大的隱密尺度
繼前兩場的默想,帕索里尼神父省思了驚訝的門和信任的門之後,現在勉勵在場者跨過柔弱的門檻:這是進入天國的鑰匙。神父解釋,柔弱不是一種限度或一種匱乏,而是謙卑與靜默的力量,就如種子在黑暗的泥土中發芽生長一樣。
天主真正偉大的隱密尺度就是柔弱,祂憑著信賴將自己降低到人的高度,好能陪伴人的成長。因此,柔弱是上主的衡量標準,是祂的選擇和應許得以實現的地方,也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順從建立真實關係的願望,承認別人的存在、呼吸和自由表達的權利。在這層意義上,柔弱意味著開啟相遇的空間,讓每個人做自己,不凌駕於別人之上,或抹煞其獨特性。
行善之前,需要成為卑微的人
為了深入探討天主這個最細微和最具決定性的特質,帕索里尼神父對《瑪竇福音》敘述的“公審判”比喻(廿五31-46)作了仔細、全新的解讀:這段經文指出,在末日時,上主將依據兄弟友愛的準則來審判人類。教宗府講道神師解釋說,這個比喻更深的意義則是,所有的人,即使是那些沒有接受福音的人,終有一日都將能透過對上主最小的弟兄施以的仁愛而進入天國。
由此引申出基督徒的重大責任,即不僅需要善待他人,還需要允許他人這樣做,從而表達出他們人性中最好的一面,並使柔弱成為肖似和忠於天主的準則。因此,帕索里尼神父重申,公審判比喻的首要意義正是:「在行善之前,記得使自己成為卑微的人乃是美好且必要的。」
柔弱是福傳的行為
這位方濟各會士補充說,事實上,天主不僅希望祂的子女懂得去愛,也應懂得接受別人的愛,使他們有機會成為善良和慷慨的人。這是一種更深層的愛,給別人留空間,使他的人性以最好的方式展現出來。
實際上,若一個人以沒有防衛的溫良態度接近他人,並讓他看到並接納我們的脆弱,實施最難做到的藝術,不是去愛,而是讓自己被愛時,這就是愛他的近人。因此,柔弱是一種極富多產的生活型態和人性,是一種真正的福傳行為,因為它使別人有機會作出兄弟友愛的舉動。
亞西西聖方濟各的典範
帕索里尼神父以聖方濟各為例,指出這位聖人將柔弱作為跟隨上主的準則,並成為我們最深切認同的一部分。這在聖方濟各與蘇丹王卡米爾( Malik-al-Kamil)的相遇中尤其體現出來:兩人交談之後,蘇丹王沒有皈依,但他接納了方濟各並照顧他。聖方濟各則抓住時機,讓蘇丹王表達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教宗府講道神師接著說,基督徒並沒有壟斷行善,但也必須允許他人行善。
努力成為最真實的人,不判斷他人
帕索里尼神父然後談到公審判比喻的另一個基本層面。他解釋說,這比喻邀請我們停止所有的人性判斷。這些判斷傾向於提前,也就是在上主的公審判之前作出。因此,與其説是公審判的比喻,不如説是終結所有判斷的比喻,因為如果我們停止判斷近人,再說判斷也輪不到我們,那麼我們就能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日益成為無償奉獻的人,走出經濟邏輯,這個邏輯使我們做事只求回報。
感恩不可收買,是免費的
事實上,遠離機會主義的期待和動力,人類將能走上唯一真正的道路,那條完全無償的道路,停止那些試圖收買他人感激的行為,並打破用來衡量自己身價的攀比規則。帕索里尼神父再次強調,唯有如此,人才能向一種深而具體的幸福敞開心扉,克服認為自己毫無價值的恐懼,並開始奉獻自己,允許別人也如此對待我們。
無意識行善的價值
由此可見,無意識的行善才是進入天國的真正鑰匙,這種善行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作出的,但別人卻會看到。教宗府講道神師解釋說,到了末日,最大的驚喜將是發現天主對我們沒有任何期待,只渴望看到我們在愛內相似祂。到了那一天,所行的善或惡的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行為,我們是否能徹底接納及成為我們自己。
體現柔弱,分享希望
最後,在主的聖誕和禧年臨近之際,帕索里尼神父邀請在場參加默想的人,在這個看似充滿敵意或冷漠無情的世界上對體現柔弱作出選擇,好能分享福音的希望。其實,這個世界只期待與天父對子女雖脆弱,卻總是值得愛的肉身所顯示的慈悲面容相遇。
神父重申,「以極大的誠意跨過禧年的聖門,無須擔心所展示的與教會世世代代以來得以成熟的面貌有所不同,這確實會是一種極大的希望。」這場默想的結尾是為聖年祈禱,求上主的恩寵將人轉變成福音種子的勤奮耕耘者,充滿信賴地期待新天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