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新聞 Diocesan News

「參與、自主、美好生活」 〜112年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交流暨聯繫會報

DEC 19,2023

    台灣地區身心障礙照顧服務是由天主教會首開先例,而台中教區的神職人員為了追隨耶穌基督愛的傳承精神,在身心障礙照顧服務不落人後。天主教會台中教區轄下台中、彰化、南投地區,神父、修女、傳教士及熱心的教友,為了耶穌基督對世人的愛,共創辦了八所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回應耶穌的教導:『凡您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

    40多年來台中教區附設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所有的專業人員一起努力,每年都照顧著超過2,000多位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庭,台中教區的大家長蘇耀文主教常常勉勵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工作同仁們,耶穌告訴我們:『我來不是為受服侍,而是為服侍人』(谷10:45),服務是愛的另一種表現,於是112年11月16日至11月17日台中教區附設八所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在蘇耀文主教愛的號召之下,毅然接下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委託,承辦『112年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交流暨聯繫會報』。這場每年舉辦的活動,是政府主管機關與民間機構所重視的盛會,因為政府希望透過聯繫會報促進機構實務工作交流,進而提升其照顧服務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教區蘇耀文主教特別邀請梵蒂岡駐台代辦馬德範蒙席,作為東道主向所有與會的衛福部長官、各地縣市政府代表暨全國265家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之主管表達歡迎之意。馬代辦的致詞深深地感動了所有與會人員。除此之外,馬代辦的致辭內容,不但是所有啟智機構服務身心障礙者最好的指引和精神,也是值得教友參考、再次默想教會對生命價值的愛與尊重。茲將馬代辦充滿啟發的致詞文稿在此分享:

我們的蘇耀文主教閣下,張美美副署長閣下、尊敬的衛生福利部官員,及各位嘉賓:

    身為教廷的代表,感謝有機會在這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聯繫會報上致詞。

    關於身心障礙者的議題,是所有基督徒所關心的。 我想起以前來這國家的傳教士所承諾的,他們在過去幾十年裡為身心障礙者開辦了家園。例如,我想到靈醫會的傳教士。 他們的工作不僅限於欣然接受身心障礙者而已,還包括促進人們心態的改變,以確保身心障礙者不會被邊緣化和隱藏起來。消除對弱勢族群的偏見與無知,是重要的工作,不要讓身心障礙者承受更多困境。

    對基督徒來說,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塑造的。 因此,人有與生俱來的尊嚴,而此尊嚴並不受限於身心健全,也必須受到保障。話雖如此,即使在我們的天主教會內,要促進全面的融合也並非易事。這是需要持續不斷推廣的工作。

    教宗方濟各喜歡會見身心障礙者,因為教宗特別關注他們。最重要的是,教宗的教導警惕我們要對抗廢物文化,這種文化在我們的社會非常普遍,也就是過於關注競爭和盈利,而這也是我們運用經濟邏輯主導一切,所造成的結果。

    從源頭來看,拋棄一個人就意味著,排除這個人的社會歸屬感。這樣讓人的處境連比待在貧民窟、邊緣地區或弱勢族群間,都還不如,簡直就是完全被隔離在外。被隔離在外的人,被認為是廢物、「多餘的」。

    然而,歧視和排斥背後存在著一個人類學的議題:也就是人的價值到底有多可貴呢?而這種價值是基於什麼?健康固然是重要的價值,但它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而且,健康本身並不是幸福的保證:事實上,即使健康狀況不穩定,也可能會有幸福。人生的滿全並不受到疾病和所承受的苦難狀況而被阻撓,這兩者並不相互矛盾。

    因此,缺乏健康和身心障礙從來都不是把人隔離的充分理由,更進一步來說,也不是可以把人消滅的理由。 身心障礙者和老年人所遭受的最嚴重的剝奪不是生理的衰弱或身心障礙,而是被人遺棄、隔離和剝奪了愛。

    即使人在年老、身心障礙、重病、甚至瀕臨死亡時,若社會依舊可以看到人生命的可貴,那麼這樣的社會才算是真正欣然接受生命的社會;同時, 社會要教導我們對人類成就的召喚並不排除痛苦,我們要在病人和受苦者身上看到,他們其實是整個社會的禮物,也是一種喚起團結和責任的臨在。

    教宗也說,身心障礙者可以運用他們的障礙來教導我們。有了他們的存在,身心障礙者可以為改變我們的生活周遭而做出貢獻,也就是使我們的周遭環境變得更加人性化和友善。如果人的脆弱、限制和需要克服的障礙都沒有了,就不會擁有真正的人性可言。

    事實上,不論男女,無論他們處於什麼狀況,人不僅是必須得到權利的承認與保障,而且還要具有更深層次的需求,例如歸屬感、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培養靈性生活的需求。

    我們有責任確保身心障礙者能夠進出建築物和會議場所、而且提供無障礙語言溝通並克服環境的障礙和偏見。 然而,這並不足以具體滿足每個人都可以感到被認可和有歸屬的需求。

    事實上,如果缺乏人與人的情誼和相互交流的體驗,就沒有真正的融合。如果只是喊喊口號,人就不會融合。 而且,如果無法落實共存和轉變關係,人也無法融合。

    繼續引用教宗方濟各的話說:「我們需要確保每個人都感受到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而且擁有獨一無二的性格。唯有如此,每個人,儘管有其局限和才華,才會受到鼓勵,為整個社會的利益盡一己之力。」

    家庭教導我們該如何對人殷勤與團結; 在家裡,人了解到喪失了健康並不就該被歧視; 家庭教導我們不要陷入個人主義,在「小我」與「大我」之間要平衡。在家庭中,我們學會不要忽視人與人之間的依賴關係,是這關係將我們彼此聯繫在一起。

   在家庭中互相關心和照顧不僅是人類存在的基礎,也還應該在社會中推廣,並透過承諾和團結的價值觀來促進這種態度。

    我來台灣的時間不長,但我發現,家庭在這個國家仍然是一個堅實的社會單元,是生活困頓時的庇護所,而且台灣的公共福利制度也很完善。

    我要藉此機會向那些致力於身心障礙者確實融合的有志之士表達我誠摯的祝福,首先是在臺中教區的參與者。我希望公共體系和宗教機構之間能有合作的經驗,例如與天主教會等宗教機構合作。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努力擴大對身心障礙者的關懷,並進一步在身心障礙領域推動更多相關的服務。    謝謝大家。

    代辦的致詞,為接下來的兩天一夜的研討會,不但做了最好的引言,也直指本次活動的核心精神: 「參與、自主、美好生活」。除此之外,馬代辦道出了落實這些精神指引出明確的路徑,就是人因為是依照天主的肖像而塑造,所以有全然的尊嚴,而且這尊嚴是超越身心障礙的;因此,不論男女,在任何情況下,人都不該被遺棄或邊緣化;要彼此接納、互相關懷、通力合作、與人融合。

    這次聯繫會報以研討會的形式進行,採分組討論各項促進身心障礙者美好生活的議題;除了包括 「支持性決策與社區生活」外,另外也有3個實務研討分享和討論:分別是「機構服務對象轉銜社區式服務成果」、「機構身心障礙老化服務研討」及「情緒行為高需求服務對象風險評估與危機處理」。馬代辦充滿人道關懷的致詞內容,表達出上述議題所需要的核心理念,正可幫助所有兩百多位的與會人員共同省思身心障礙服務工作的因應策略,俾益與會人員強化身心障礙服務工作相關專業知能,從而優化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之經營管理,並落實國際身心障礙者公約(簡稱CRPD的精神。

    縱使時代巨輪不斷前進,社會工作的方法日新月異;然而,天主的愛永不變。這次代辦的致詞,再次提醒大家,面對世界多變的挑戰,我們仍要謹守並發揮教會的價值,方可不斷克服當前的困境,讓我們的社會服務成為天主愛的臨在。

[文/圖: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台中教區附設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機構執行長 蔡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