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故事 Love Story

「撒瑪黎雅·以愛之名」

MAY 17,2018

文/劉喆

       作為一名來自大陸的交換生,有機會于在靜宜大學社工系做交換學習的這一學期,接觸到撒瑪黎雅這個溫暖的大家庭,真的是我交換生活中的一大幸運。

       在學校開設的非營利組織的這門課上,我結識了熱心的雅萱學姐,同時她也是撒瑪黎雅的一員,也是因為她的緣故,我得以有機會接觸到撒瑪黎雅。第一次來協會,是雅萱學姐邀請我來一起幫忙做手工皂,同時我自己也早就想來撒瑪黎雅一探究竟,看一看這個規模雖小但很有特色的機構是個什麼樣子,畢竟撒瑪黎雅是全省唯一一個專為女性街友服務的機構,同時我也想為撒瑪黎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從學校做了很久的公車,到站,下車,走了一小段路后來到了一片三層小樓的附近。在台灣這種大約5米×20米左右的小樓隨處可見,後來知道大多作為民宅,一家一棟,我其實一直很想走進一家看看內部的構造,可是一直沒有機會。這片樓的側面顯得有些老舊,不過走近之後,發現第一家的門口裝扮的實在是精緻,錯落有致的花草,藝術感十足的鐵藝信箱,我不禁向雅萱學姐讚歎:「這家的門口好漂亮啊!」,哪知雅萱學姐淡定地向我指了指「就是這裡啊」,我愣了一下,跟著她走進了這個神奇的地方。

       因為知道撒瑪黎雅有天主教的背景,接觸天主教不多的我剛開始顯得有些緊張和拘束。大家都在忙著自己手頭的事情,簡短打個招呼之後我就跟隨雅萱學姐來到二樓準備開始今天的工作。不過初來乍到,我還是先好奇的打量了一下機構內部的構造,這棟樓側面看雖然覺得沒什麼特別的,但裡面裝修的真的蠻不錯的誒,乾淨整潔,設備齊全,各種天主教的裝飾品讓這棟建築又多了一份神聖感。

       第一次來,我就先從切皂基這種比較基礎的工作開始,我努力按要求盡量切的細一些。我算是一個比較慢熱的人,平時話比較少,又是初訪撒瑪黎雅,第一次好像大部分時間都在認真的埋頭切皂了,跟大家只有一些簡單的交談,後來真是有點切到眼冒金星,可能因為我切了好久沒有休息的緣故吧,因為我想盡量多切一些不耽誤大家的進度。總之,我的志工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後來,一次,兩次,三次,慢慢和大家熟悉了起來,也對協會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了解了更多的情況之後,我也慢慢對撒瑪黎雅有了種由衷的崇敬之情。這個已經默默用心為女性街友服務了十二年的協會,理監事們不領薪水,執行長的薪資也全部回捐,大家真的是在為了共同的信念而做事。

       路過協會,你並不會覺察到它,除非你認真的辨認門口的一塊很小的門牌,然而正是這個並不起眼的地方,為多少無家可歸的婦女提供了一個溫暖的港灣,在她們最無助的時候,這裡有一群人會讓她們不再風餐露宿,居無定所。撒瑪黎雅為她們提供食宿,陪同就醫看病,還有一群可愛的老師和志工定期來協會為婦女們開設一系列有趣的課程來提升她們的能力,豐富她們的生活,讓她們重拾信心,看到對未來的希望,直到可以獨立的過好自己的生活。

      我在這裡體驗到了第一次做手工皂,第一次做蝶古巴特,第一次一起做禱告,也第一次在教堂和大家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平安夜。

      我會記得和藹可親,為協會付出了很多的麗蘋姐,對做事嚴格要求但又十分親切的和蓁姐,給人感覺永遠充滿活力,招牌笑容總會讓人覺得正能量滿滿的秉慧姐,以及一直有關心照顧我的雅萱學姐,還有其他默默為協會付出的所有老師和志工們,感謝你們讓我的交換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感謝撒瑪黎雅讓我更加懂得了什麼是愛。

      沒有誰的一生會一帆風順,也沒有誰的一生真的會走投無路,在最無助最茫然的時刻,這裡總會有一群善良的天使向你伸出援手,扶你一把,畢竟你只是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不小心跌倒了而已。站起來,你還是原來那個可愛的自己。

      每個人都需要有個「家」,而這個家就叫做「撒瑪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