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新聞 Diocesan News

全國童軍大露營台中教區傳主愛

JUL 04,2018

 

  暌違7年,第11屆全國童軍大露營6月30日至7月6日首度在台中陸軍成功嶺營地舉辦,大會特別邀請到世界童軍總部秘書長Ahmad Ra'fi Mohamad Alhendawi先生前來台灣,和香港、澳門、斯里蘭卡、澳洲、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菲律賓、韓國、日本、泰國、馬爾地夫、約旦、紐西蘭、印度及孟加拉等16個國家的貴賓及童軍夥伴齊聚一堂,以全人教育的新思維,設計APP實境解謎、AR科技拒毒等新式童軍活動,展現新世代童軍的熱情與活力。

  童軍運動原則的第一條『Duty to God』是這樣定義的:「現在所提到的精神原則,是指童軍對一個他所接受,並願意負擔其責任與義務的宗教產生信仰。」(註:簡單的說是一個童軍要有宗教信仰)。曾經有人問創始人貝登堡爵士為什麼將宗教採用到童軍運動之中,創始人這樣回答:「宗教信仰不是被介紹到童軍運動之中,它是本來就在童軍運動裡面的。」宗教信仰是區分童軍運動與其他青少年活動的一個基本因素,因此,這次大露營在地球發展村六大主題下,分設宗教體驗活動區。我們天主教會在這盛會中沒有缺席,在大會邀請下,由台中教區規劃天主教體驗區,台中教區委由公署署長黃清富神父領軍,和神父、執事、修女及教友們在台灣天主教童軍委員會居中聯繫協調下,進駐宗教體驗區。六天中安排了不同的天主教體驗活動,接觸了約2000位童軍夥伴,傳遞了我們的信仰,也為這些在露營中忙碌的孩子提供一處心靈安歇之所,同時台灣天主教童軍委員會秘書何義凡,也是磐石中學童軍老師協助提供資料,以「童軍運動與信仰」和童軍們分享國際天主教童軍的歷史。

  6月30日午後主教公署同仁先行進場佈置,7月1日及7月3日由署長黃清富神父帶領兩位教友在現場服務,以童軍銘言「日行一善」及「助人為快樂之本」,延伸到天主教的愛德服務精神,將生活與信仰相結合。同時,7月1日下午,黃神父特別在營地舉行感恩聖祭,磐石中學陳方濟校長、何義凡老師及參加此次活動的磐石學生們也一起參與,以感恩聖祭為此次活動順利獻上祈禱,並感謝天主讓我們有如此特殊的機會為1萬2千名童軍介紹我們的信仰。

  7月2日由復興路主任司鐸吉若望神父和三位教友負責;7月4日是田嘉志執事和兩位地利青年在現場。一連幾天的豪大雨,教區體驗區所在處積水不退,十分泥濘,大家換穿藍白拖踩在泥地裡,興致高昂地接待每位童子軍。童軍們穿著雨衣穿梭在各個體驗區,由於各小隊能停留的時間並不長,因此用賓果等遊戲方式和童軍們互動,用淺顯易懂的說詞將天主教信仰使之認識。期間7月3日連日豪雨的午後,蘇主教也特地來到營區慰勉教區同工們的辛勞,並和巧遇的臺中市天主教衛道中學童軍們開心合影。

  南屯天主堂傳協會,大家暱稱「謝爸」的謝晉玄會長和四位年輕人接棒7月5日的活動,因著積水,搬來棧板墊高以便站立,剛好成為音樂會舞台,這天他們用音樂收服了年輕人的心,輕快的歌曲,歡樂的節奏成為最吸晴的攤位。童軍總會秘書長蘇德祥在何義凡團長陪伴下,和磐石中學童軍團一起蒞臨天主教區慰勉服務伙伴,伴著樂音現場氣氛歡樂無比。由於小隊中幾乎都有一兩位同學會跟著唱敬拜讚美的歌曲,在聊天對談中發現原來幾乎每隊都有基督徒,比例不小。而其中有一位同學才唱了幾句便掉下了淚,初以為是身體不適,關心後得知他是久未進堂的基督徒,深深被歌曲觸動了,謝爸鼓勵他「回家」,也藉此機會告訴童軍們,心裡有開心的事,有難過的事,隨時都可以走進教堂,在那裡有我們的阿爸天父等著,不用擔心,祂很願意聽我們心裡的話,可以儘情地訴說。五天的體驗活動就在歡樂音符中告一段落。

  童軍運動是全世界最具指標性的青少年養成教育,包含了讓青少年擁有決定權、培養積極參與的公民、培育終生受用的價值觀與技能,同時提倡和平教育,因為在童軍活動中,除了有自身技能純熟、各式專業知識增長之外,還能讓青少年藉由與夥伴的團體生活、團隊合作,實際增進社交能力,而戶外活動,更讓他們學習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好方式,是一種全人教育。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也在2017年秋季會議中決議成立「天主教童軍委員會」,並廣邀各教區內教會學校派員參加,由李克勉主教擔任主席,磐石中學陳方濟校長任執行委員推動會務,2017年12月李主教指派張文福神父等二員代表台灣天主教童軍參與國際天主教童軍聯會International Catholic Conference of Scouting(ICCS)在羅馬舉行之大會,並於會中獲得各國代表一致同意,加入國際聯會。

  台灣天主教童軍委員會與ICCS相同,是天主教會和童軍之間溝通聯繫的橋梁,並以童軍為青年福傳的方式,吸引年輕人走入教堂,認識天主教信仰,根據世界童軍運動的整體性和多樣性,合作發展和提高童軍的精神層面;確保天主教童子軍積極參與教會活動,並成為天主教會與世界童軍運動之間的溝通橋梁;更藉由普世的、國際化的教會,帶領年輕人走出台灣,迎向全世界,擴展眼界。

 

文:何義凡、黃琪珊